close

IMG_1402.JPG

最近大家的fb似乎有越來越少動態的趨勢,不外乎就是相同的原因:「閒雜人等實在太多」

有時候想要把心裡話分享出來,但又不想讓太多不那麼熟識的人們看到,

或許因為那樣太露骨、太直接、或總感覺有些彆扭。

在fb的好友名單中的這些「朋友」,又有幾個是真的能與自己分享生活點滴、通宵達旦暢談而不會覺得尷尬的呢?

 

於是我們訴諸instagram,將帳號設定為私人帳號,想要尋求另外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。

卻又常常心軟不想傷害他人、亦或是為了衝高追蹤數的虛榮心作祟,於是追蹤者越來越多,

我們開始感到那熟悉的不自在,不得已只好新創一個帳號,然後重複著惡性的無限循環。

最後或許我們選擇跳脫而收起手機,拿起日記本,然後記下僅屬於自己的回憶,不再與誰分享。

寫著寫著,時而又覺得該與誰訴說,然後常常走到那惡性迴圈的邊緣,搖搖欲墜。

 

最近幾天,我常常打開了臉書的好友名單,一看就是3-40分鐘,

思索著該怎麼把這份名單給好好整理一回。

那些根本沒說過幾句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加到好友的學長姐、為討論各種分組報告而發出/接受的邀請、

一起參加了某個活動、一起喝過幾杯酒、有著超多的共同朋友卻不相識的人、或是本身沒啥交集又失聯已久的同學。

 

這些人,真的是「朋友」嗎?

 

當然有些點了profile進去看相片,發現就算遇到也叫不出名字的人,就成了第一批的淘汰對象。

畢竟,我相信我的存在對於他們而言,也是一樣不足為道的,且解除好友關係對於雙方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。

然而刪掉了那些比較沒相關的人們以後,總是會剩下「想刪他很久了,卻又不能(或不好意思)刪掉」的人,

像是系上的學長姐、學弟妹、、活動企劃的合作夥伴、曾經職場裡的長輩、或是沒什麼交集的親戚等等。

總是會顧慮由於共同好友數太多,一但將他/她刪除,哪天他們若看到了推薦朋友,這下是否就尷尬了?

也因為如此,即便經過了大刀闊斧的修整這顆好友樹,數量還是逼近一千,效果實在有限。

而為什麼不直接使用fb的好友名單分類功能,而要在這裡另闢園地的原因,在先前文章「另一個開始?」中已經闡明。


 

給透過fb分享連結進來看到的朋友們:

謝謝你曾經做出進到我的生活圈裡頭的決定,不管那是你的意願,或是遭到什麼外力強迫(真可憐)

你能看到該連結表示我很樂意與你分享的生活、我的想法,

也因為如此,如果有什麼想跟我說的,來到這裡請不要有任何拘束,

因為我也想聽你說你的生活、你的想法,

因為我衷心希望,與你做真正的朋友!

(其實也是因為被選到的人,真的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,大部分也互相認識,所以不用擔心尷尬)

 

PS. 感謝你的閱讀,你如果覺得很噁心,那是正常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