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getImage.jpeg

感覺有點久沒有發表關於讀書心得的文章了,其實一直以來持續的讀了很多好書,但卻一直沒有將心得打出來,說忙也沒很忙,大概就是有點懶惰吧。或許是讀了這本書,裡面一部分的人生哲學是有什麼想法就去做吧,促使了這篇心得的誕生。但也發現了書中的這個哲理,對比到想打心得卻懶得動手打的這部分,自己真的還有蠻大的進步空間。

本書在圖書分類裡面被分類為1.生活指導 2.成功法 3.習慣,好像在說跟著書中的生活指導,養成相對應的習慣,就能帶你走向成功。但我認為,成功對每個人而言的意義並不相同,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也各有差異,照著書中的指引去做,並不見得能夠讓你得到自己所嚮往的那種成功。不過根據本書中(大部分哈佛學子)的方法過生活,確實絕對能夠大大的改善自已的日常生活品質。

本書就如其名,著重在五個哈佛大學的核心思想: 勤奮、效率、時間管理、自律、還有對於機遇的掌握,用這五個核心概念,區分出成功的人一般人的不同之處,並且在各個篇章都有很好的成功案例。

  1. 勤奮

就像是華人常在說的,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會成功,是因為他們在你休息玩樂的時間裡,還是很努力的學習並精進自己,長時間的實力累積,最後會造成很大的差異。然而大部分的人看不見這些所謂背後的努力,總是抱怨時運不濟,別人考運比較好等等。

其實就這點來說,從身邊的同儕在社會上的發展不同就能可見一斑,有些以前都宅在圖書館或是實驗室的怪咖們,或是那些每天玩樂不把學業當一回事的同學現在發展的如何?

雖然我一直認為不能將一個人的職業作為評判這個人的唯一標準,因為職業的選擇終究會牽涉到個人的興趣、個性、甚至是家庭背景。但有一點可以輕易看出來不同的,就是對於某種技術的專精程度,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在沒有出國長住過的前提下講得一口流的外文、或是對於某種樂器或手工藝非常的專精、或是對於投資理財特別的在行等。這些事情也許在外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,但若非勤奮的精進,這種明顯的差異是很難造就的,而且這些技術,說不定在某些領域反而成為一個致勝的利器。

 

  1. 效率

雖然本章節名稱叫做效率,但我自己認為,比較像是在講行動力。我很喜歡書中的幾句話:

當你真心想做某件事情時,千萬不要覺得為時已晚

如果今日不走,明日只能奔跑

其實講得不過就是,想做什麼不要停留在的層面,而是要去實踐它,並且不能駐足原地思考規劃,而是要往前不斷進步不斷超越。

無論想做任何事情,永遠不要等所有條件成熟了才開始行動,否則將永遠處在等待之中

 

  1. 時間

對我來說這是整本書的核心,其實所有的概念都是圍繞在時間上來發想,放在第三章也很恰到好處,因為跟前面以及後面的章節都很有共通感及連貫性。人的生命說真的並不長,那要怎麼在這麼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自己的目標,就成了人生最大的課題。要懂得時間管理,才能夠利用瑣碎的時間去勤奮的精進與學習,要有行動力及做事的效率,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自己的目標。

我想,時間的概念不一定要讀過哈佛才能體認,現在在工作的(對生活不滿足的)人們,都能深刻的體認到這個道理,每天被工作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日子,絕對都會掛著一句好希望屬於自己的時間再多一點。但若將時間拉長來看,如果這已經很有限的自己的時間沒被好好規劃跟利用,那要如何去達成自己的目標,似乎又更困難了。

用心跳來計算光陰,而不是讓光陰來帶走心跳讀到這,才發現以前年輕時常常掛嘴邊的殺時間,其實是在殺自己,也在殺自己的未來,不是嗎?

 

  1. 自律

一個人如果不夠自律,他就不會有足夠堅毅的信念跟行動力,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創造它的價值。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懂一部分的自律,可能是不要急著吃棉花糖、定時運動養生才不會到未來後悔莫及、對於物慾的約束等等。這些固然重要,有些在本書中也有著墨,但這書中有提到另一個方面的自律,也是對我來說很需要(或正在經歷)的一點,那就是歸零的習慣。

要達到真正的歸零其實是很不簡單的,要怎麼完全放下過去的成就及定見,然後重頭來過,是很大的課題,在很多時候或許也是成功的關鍵。歸零講的是放下過去的心態、也是個性上的謙虛。

如果想喝咖啡,就要先把杯子裡的茶倒掉。如果捨不得倒掉茶,直接加咖啡的話,就不是茶也不是咖啡,反倒成了一種怪味

 

  1. 機會

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部分對所以人而言應該是更淺顯易懂,很多人常常說我就是缺個機會,但卻沒有好好的精進充實自己,等到機會來的時候,卻因為不夠格而沒辦法掌握,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。

當覺得時運不濟的時候,應該要反省自己,捫心自問我真完全準備好了嗎?”也許就在下一刻,一通關鍵的電話打來,或是收到一封email,這時候機會的考驗才真正開始。

機會很像星探,他不會只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一次,但必須當你的實力真的被他認可了以後,他才會帶著你走向成功。但機會有時也像死神,當你選擇把握住它時,反而墜落深淵。這也是書中寫的一個小故事所想表達的道理:

樹根遇到任何人對它來說都是個機遇,它如果遇到了一個雕刻家,並且把握住這個機遇,雕刻家可能會把它雕刻成一件藝品,但如果遇到了一位樵夫,並且它選擇把握住這個機遇,它可能變成柴火,最後化成灰燼。

所以準備好自己固然很重要,但懂得如何選擇機遇則更為重要。

 

我們或許不是哈佛大學畢業,但卻可以打開這本書汲取作者以及哈佛人的智慧跟習慣,讓我們也能夠向這些贏家看齊,去爭取我們所想要的成功。

也是覺得哈佛真的很不簡單,能夠把那塊招牌擦得如此的閃亮,市面上一大堆書都以”哈佛最XX的課程“等等的次標題來命名。如果今天是“中正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”來命名,銷售狀況又會是如何呢哈哈?

arrow
arrow

    K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